close


不好意思波子家不吃粽子,所以沒有點心招呼各位,唯有再一次祝大家端午節快樂(^____^)

端午的習俗:
1.
賽龍舟:
賽龍舟又叫龍舟競渡、划龍船或俗稱「扒龍船」,不僅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水上競技活動,也是端午節民俗活動中最熱鬧有趣的節目。
所謂龍舟就是首尾做成巨龍形狀的船隻,早在西周就出現了,但是當時是讓國王乘坐的,並不是用來比賽。關於端午節龍舟競渡,
相傳起源於楚國人民不斷的在汨羅江上找尋屈原的屍體(或者說是為了驅趕水中的魚類,以免牠們吃了屈原的屍體),
所以一面划船,一面敲鑼打鼓,久而久之,自然演變而成的。
在臺灣,端午節龍舟競賽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,從龍船的製作、點睛儀式、下水典禮的舉行,都有一套嚴肅莊嚴的規定。
而在划龍舟之前,又有「請水神」、「接龍船」、「祭江」的儀式;在比賽結束後、也有「送水神」、「收龍船」、
「謝江的祭典」,可以說非常熱鬧、隆重。
龍舟競賽的場所,大都在河流或海口,其中規模較大的,有高雄愛河、台南安平運河、台北的淡水河等地。比賽前先用浮旗分出左右兩個水道,
彼此相隔五十公尺以上,比賽的龍舟一次兩艘,船頭插著紅色的三角旗,叫做「龍舌旗」,或長方形的紅旗,叫做「龍目旗」,旗上寫著
「四時無妄」、「八節有慶」、「風調雨順」、「國泰民安」等吉祥字句,船尾還有一隻大型的三角旗,寫著「水仙尊王」。
參賽的人數視船隻大小或主辦單位的規定而定,一般是二十四人或三十二人,船首有兩人,一人準備搶旗,一人則敲鑼或打鼓,
船尾一人把舵,其餘的人分別坐在船隻的兩側把槳划船。號令一響就努力往前划,比賽的勝負視哪一方先搶得浮標上的旗幟,就獲得勝利。
隨著古代中外文化的交流,賽龍舟的風俗,先後傳入日本、朝鮮、越南和東南亞國家,近年來已經成為一項世界性的體育競賽活動。

2. 吃粽子:
粽子古稱角黍、筒粽,原是南方的一種用蘆葉把米包起來煮食的風味小吃,漢代以後才與屈原聯繫起來,並逐漸固定在端午節吃。
相傳屈原因愛國憂民投江自盡,人們為了敬愛他,於每年五月五日將白米裝在竹筒內,投入江中給魚類吃,以防止魚群去毀壞了忠臣的軀體,
流傳到今天,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。
粽子有甜的和鹹的兩種,甜的有 粽、豆沙粽等, 粽是用糯米混 粉蒸煮而成,豆沙粽則是糯米內包豆沙蒸煮而成。鹹的有肉粽和菜粽兩種,
肉粽是糯米內包豬肉、蛋仁、香菇、蝦米、蚵干等佐料、而菜粽只包花生米。這四種粽子都是以禾葉包裹,外形為四角錐形,製作時,
先用鹹草繫住二、三十個纏在一起。這種鹹草,稱為粽索,上端必須把它編成辮髮的交結狀,這叫做「粽步」,
這是從古代「葦菱」變化而來的,意思為拔除不祥。

時至今日,不只在端午節包粽子,七月鬼節及寺廟做醮時也有粽子,平日在大街小巷也有賣燒粽的,成了日常的小吃之一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llzi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